拟秋夜长

漫漫秋夜长,唧唧寒螀吟。
白露下青草,悠悠伤我心。
伤心耿不寐,孤坐鸣素琴。
朱弦中断绝,转轸悲馀音。
推琴步微月,仰见双飞禽。
缅怀牧犊子,潸潸泪沾襟。
丰神宛如在,怅望空梁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拟秋夜长》是明代诗人朱厚煜的作品。下面从多个维度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朱厚煜,字康,号枕易道人,明宗室,成祖子赵简王朱高燧五世孙。自号为“枕易道人”,正德十六年袭封王爵,后因受地方欺凌而自缢身亡。其一生虽富有文学造诣,但最终命运坎坷。
  • 文学成就:朱厚煜的诗歌创作在明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文学作品展现了他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尽管生前并未受到广泛的认可与传颂,但他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使他成为了一位值得后人研究和学习的文化名人。
  1. 作品原文
  • 诗歌全文:《漫漫秋夜长,唧唧寒螀吟。白露下青草,悠悠伤我心。伤心耿不寐,孤坐鸣素琴。朱弦中断绝,转轸悲馀音。推琴步微月,仰见双飞禽。缅怀牧犊子,潸潸泪沾襟。丰神宛如在,怅望空梁阴》。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古诗形式,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如“双飞禽”象征着自由和希望,以及“牧犊子”则可能代表着纯真和质朴。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 情感表达:整首诗歌充满了忧伤和失落的情感。诗人通过对秋夜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直接又深刻,使得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的痛苦和挣扎。
  1. 作品影响
  • 文学地位:虽然朱厚煜的诗歌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但他的作品仍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许多研究者认为,这首诗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它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
  • 文化传承:朱厚煜的诗歌作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他的诗歌进行研究和解读,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时期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1. 历史评价
  • 历史评价:朱厚煜的诗歌作品虽然在其生时并未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在后世得到了一些学者和文人的认可。他们认为,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邃,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这种评价不仅反映了朱厚煜诗歌的艺术特点,也说明了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的一定地位和意义。
  • 现代评价: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古典文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现代的研究者普遍认为,朱厚煜的诗歌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通过对他的诗歌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读,可以进一步挖掘其作品中的内涵和意义,为现代诗歌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可以看出《拟秋夜长》不仅是一首表现秋天景色和诗人心境的佳作,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古代诗人的才情,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传统美学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