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问龙笔架

古貌人传汉祖颜,全无变化似庸孱。
何如千载风云志,俯首低回笔砚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戏问龙笔架》是明代诗人朱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龙笔架”这一古代文具的描写,隐喻了文人墨客面对世事变幻时的态度与心境。下面将详细介绍《戏问龙笔架》:

  1. 作者
  • 《戏问龙笔架》的作者是朱同,字大同,号朱陈村民、紫阳山樵,徽州府休宁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工图绘,也擅长文辞,有“三绝”之称。在洪武年间中举明经,官至礼部侍郎,其著作有《覆瓿集》传世。
  1. 原文
  • 古貌人传汉祖颜,全无变化似庸孱。何如千载风云志,俛首低回笔砚间。
  1. 赏析
  • 古貌人传汉祖颜:此句以古貌人比喻历史上的汉高祖刘邦,暗示其虽有雄才大略,但外表看似平庸无能。
  • 全无变化似庸孱:进一步指出刘邦虽拥有卓越的才能,但其统治方式却未能保持长久稳定,反而显得有些软弱无力,如同庸碌之人一般。
  • 何如千载风云志: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赞美之情,认为他们能够如风云般翻腾激荡,展现出非凡的气概与志向。
  • 俛首低回笔砚间:最后一句则描绘了文人墨客在书卷堆叠之中低头沉思的情景,反映了他们对政治现实的无奈和内心的挣扎。
  1. 写作背景
  • 关于《戏问龙笔架》的具体创作背景,目前并没有详细的文献记载可供参考。但从诗中的内容来看,诗人似乎在借古讽今,通过咏物抒怀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和对于文人命运的关注。
  1. 思想价值
  • 《戏问龙笔架》不仅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诗作,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学意义。诗人通过对“龙笔架”的形象描绘,引发了读者对于权力、历史与个人命运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戏问龙笔架》作为明代诗人朱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