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目览层峰,携手攀高岭。
举步若登天,畏涂复顾影。
乔柯耸白云,深壑陷丹井。
落日犹半规,山色已先暝。
但愁寒虎嗥,不嫌老鹤警。
忽闻下方钟,顿使千虑屏。
安得百丈厓,缒以两修绠。
天台道中同郁伯承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台道中同郁伯承赋》是明朝朱国祚的作品,通过其丰富的文学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朱国祚,字兆隆,号养淳,浙江秀水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他的政治生涯颇为显赫,曾历任修撰、谕德等职,并在二十六年擢升为礼部右侍郎。在政治生涯中,朱国祚积极参与国家大事,曾写信向巡按御史曹楷揭露湖广税监陈奉的罪行,并成功阻止了对其的逮捕。
《天台道中同郁伯承赋》的创作背景是在万历二十六年,当时朱国祚因参与反对立太子的斗争而获得神宗的信任。光宗即位后,他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了机要事务。这段时期,朱国祚的生活可谓多姿多彩,他的诗文创作也达到了高峰。
《天台道中同郁伯承赋》作为朱国祚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在文学上的深厚功底。诗中“游目览层峰,携手攀高岭”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举步若登天,畏涂复顾影”则形象地描述了攀登高山时的心情和状态。此外,“乔柯耸白云,深壑陷丹井”等诗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还蕴含着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和思考。
《天台道中同郁伯承赋》不仅是朱国祚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精湛的文学技巧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现实和政治斗争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