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锡宴次韵

隐隐钟声出景阳,传宣锡宴近清光。
萸觞共祝无疆寿,金鼎频薰百和香。
内史分糕夸令节,诸番入贡自遐方。
鹿鸣天宝赓歌遍,击筑何须说汉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锡宴次韵》是明朝时期李廷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廷仪(1460—1537年),字廷实,号石渠,明代文学家、书法家。他是明朝中叶著名文人李梦阳的孙子,李东阳之子。
  • 李廷仪在明孝宗弘治年间进士及第,历任多个重要职务,如礼部尚书、工部侍郎等。他的作品广泛涉及文学、书法和诗词等领域,尤其擅长七言律诗创作,与何景明、徐祯卿等人齐名,被称为“嘉靖三大家”。
  1. 诗歌原文
    隐隐钟声出景阳,传宣锡宴近清光。
    萸觞共祝无疆寿,金鼎频薰百和香。
    内史分糕夸令节,诸番入贡自遐方。
    鹿鸣天宝赓歌遍,击筑何须说汉王。

  2. 诗歌鉴赏

  • 《九日锡宴次韵》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和细节,传达了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诗中的“隐隐钟声”和“传宣锡宴”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而“萸觞共祝无疆寿”则展现了人们对长寿的祈愿。
  • “金鼎频薰百和香”描绘了宴会上香炉的香气,增添了诗意和画面感。
  • 对于“内史分糕夸令节”,这里的“内史”可能是指官员或高级知识分子,他们通过分享美食来庆祝节日,这体现了古代文人间的交往和友谊。
  • “诸番入贡自遐方”则反映了当时社会开放和文化交流的特点。
  • 最后一句“鹿鸣天宝赓歌遍”,可能是引用了《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感慨。

《九日锡宴次韵》不仅是一首描写宴会场景的诗歌,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友情、文化和自然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