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正甫

幽意苦不惬,清欢良未期。
如何汾水上,忽枉故人诗。
芳草王孙路,朱华帝子池。
相思隔年岁,河汉正高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答正甫》是明朝诗人朱孟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对这首作品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和答正甫》的作者,朱孟震(字秉器),是一位明代江西新淦人。朱孟震在隆庆二年中进士,曾官至副都御史,并巡抚山西。其文学创作涉及多个方面,有《河上楮谈》、《汾上续谈》、《浣水续谈》、《游宦馀谈》、《朱秉器集》、《玉笥诗谈》,显示了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的才华。
  2. 诗歌原文
    幽意苦不惬,
    清欢良未期。
    如何汾水上,
    忽枉故人诗。
    芳草王孙路,
    朱华帝子池。
    相思隔年岁,
    河汉正高垂。
  3. 诗歌赏析:《和答正甫》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重逢的喜悦之情,以及别离时的惆怅与无奈。诗中“如何汾水上,忽枉故人诗”表达了与旧友意外相逢的惊喜与喜悦,而“芳草王孙路,朱华帝子池”则通过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友人深情的回忆与思念。整首诗充满了对友人深深的怀念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岁月流转带来的哀愁。
  4. 诗歌鉴赏:《和答正甫》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感状态,还能从中领悟到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和答正甫》是明代著名诗人朱孟震的经典之作,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对于喜欢古代文化和诗歌的朋友来说,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