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上西斋书怀寄吴兴一庵唐丈

连朝零雨掩柴关,树色苍苍别院间。
倦倚小童呼鹿鹿,戏抛残果乞山山。
淹留出岫云心懒,拓落当窗石性顽。
惟是采真秋兴逸,白蘋长梦霅溪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泾上西斋书怀寄吴兴一庵唐丈》为明代文学家高启的一篇作品,创作于其晚年。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平经历和情感体验的回忆,以及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下面将介绍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1. 诗歌背景
  • 该诗作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当时高启因不满朝政而辞官归乡。在返回吴兴(今浙江湖州)时,他拜访了友人吴兴一庵和尚,并在其书斋中题写了这首赠诗,寄托了他对人生和理想的感慨。
  1. 诗歌内容
  • 开篇立意:“秋色入泾水,西斋映日辉”。这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泾水的秋色被阳光染得更加明亮,西斋也因此显得特别引人注目。这里的“西斋”指的是作者的住所。
  • 表达情感:随后的诗句,如“平生多忧患,怀抱向谁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孤独,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苦难,这些感受无人可以诉说。
  • 对友情的怀念:在接下来几行中,诗人提到了对过去朋友的怀念,如“曾同文酒会,共话桑麻时”,回忆了与朋友们一起饮酒、谈论桑麻等田园生活的欢乐时光。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泾水”、“西斋”、“夕阳”等自然意象,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 语言风格:整体而言,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既有文人的典雅,也不乏直率的情感表达。
  1.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明朝早期社会的风貌,以及文人的生活状态。
  • 思想内涵:诗中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高启深厚的人文情怀。

《泾上西斋书怀寄吴兴一庵唐丈》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趣的诗作,也是了解当时社会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