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榭茅堂幽意足,清池一鉴飘寒玉。
主人散帙坐前楹,飒飒轻风动疏竹。
竹外高楼倚碧天,连峰如黛卷帘前。
客至不知青嶂隔,人闲时引白云眠。
梧桐杨柳春风早,满地绿云闲不扫。
屋后啼莺傍女墙,门前芳草临官道。
日暮闲亭绮席开,美人长袖送春杯。
砌竹声沉玉簪折,笑看明月天边来。
锦茵玉簟窗阴倒,蝴蝶飞来梦中舞。
风铃漏板寂无声,鸟掠帘前杏花雨。
劝君花下且安眠,枳栖雌伏亦暂然。
上林一日全枝借,会见鹪鹩幽谷迁。
题黄与东鹪鹩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黄与东鹪鹩园》是明代李云龙的一首七言古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作者对于闲适生活和超然物外的向往。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解析:
诗作原文
花榭茅堂幽意足,清池一鉴飘寒玉。
主人散帙坐前楹,飒飒轻风动疏竹。
竹外高楼倚碧天,连峰如黛卷帘前。
客至不知青嶂隔,人闲时引白云眠。
梧桐杨柳春风早,满地绿云闲不扫。
屋后啼莺傍女墙,门前芳草临官道。
日暮闲亭绮席开,美人长袖送春杯。
砌竹声沉玉簪折,笑看明月天边来。
锦茵玉簟窗阴倒,蝴蝶飞来梦中舞。
风铃漏板寂无声,鸟掠帘前杏花雨。
劝君花下且安眠,枳栖雌伏亦暂然。
上林一日全枝借,会见鹪鹩幽谷迁。诗意分析
- 幽意: 李云龙通过“花榭茅堂”这一意象展现了他追求的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
- 清池寒玉: “清池一鉴飘寒玉”形象地刻画了池塘清澈见底、水面如玉的景观,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 高楼倚天: 诗中的“竹外高楼倚碧天”,通过高耸入云的楼台映衬着蔚蓝的天空,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 闲情逸致: 诗人在描绘完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内心的闲逸之情,体现了对现实纷扰的一种超脱和淡泊。
- 美人佳肴: 从“美人长袖送春杯”到“砌竹声沉玉簪折”,这些细节描绘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美酒佳肴的喜爱和追求。
- 艺术特色
- 音韵和谐: 此诗采用传统的七言绝句形式,每一句都遵循固定的字数和韵脚,使得整首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审美特点。
- 意象丰富: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花榭”、“茅堂”、“清池”、“碧天”等,这些意象的叠加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一种视觉和情感上的享受。
- 情景交融: 李云龙巧妙地将山水、建筑与人文活动融为一体,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 李云龙,字烟客,番禺人,少补诸生,负奇气,一生坎坷但志向高远。他曾经走塞上,客于东莞袁崇焕所,并在此期间结识了许多名士,但最终未有所成。
- 诗作风格: 该诗风格朴实无华,却不失深意,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 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题黄与东鹪鹩园》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享受和思考空间。
- 研究价值: 该诗不仅是李云龙个人才华的体现,也为后世研究明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特别是对于了解当时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情趣和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社会意义
- 反映时代精神: 通过《题黄与东鹪鹩园》,李云龙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心态。
- 启迪后世: 诗中的意境深远,能够启发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慰藉和力量。
- 文化传承
- 诗词教育价值: 《题黄与东鹪鹩园》作为古典诗词的一个代表,其内容富含哲理,有助于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 文化传播: 该诗在历史上的传播和流传,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作用。
- 现代启示
- 平衡生活: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生活中的细微美好,《题黄与东鹪鹩园》提醒现代人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刻,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
- 精神寄托: 诗中的隐逸之志反映了古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心灵安宁的追求,这对于现代人在物质追求与精神满足之间寻求平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题黄与东鹪鹩园》不仅是李云龙个人艺术才华的展现,也是明代文人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的重要体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怀和精神追求,也能够从中领悟到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到心灵的宁静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