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仙舄去还来,分得君王露几杯。
散入人间皆雨化,惊闻天上忽春回。
弦歌径逐琴声远,桃李争迎辇路开。
却望旧时听政处,阴阴竹树莫辞培。
呈周邑侯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呈周邑侯 其一’是明代诗人李之标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及其文学价值:
诗歌原文:
清秋仙舄去还来,分得君王露几杯。
散入人间皆雨化,惊闻天上忽春回。
弦歌径逐琴声远,桃李争迎辇路开。
却望旧时听政处,阴阴竹树莫辞培。诗歌译文:
在深秋时节,神仙般的足迹再次出现,
分得君王的恩赐,饮用了几杯酒。
这些恩泽如同雨水一样散入人间,
突然听到天空中有春天的气息回归。
音乐声随着琴声飘向远方,桃花李花争先恐后迎接着帝王的车驾。
我遥望过去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
茂盛的竹林和树木请不要吝惜地培植。作者简介:
李之标(1580年—1647年),字文度,号青竹园,新会东亭人。他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考中举人,有《凫渚集》传世。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赏析:
这首《呈周邑侯·其一》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宫廷生活,传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的“分得君王露几杯”暗示了君主的恩惠和赏赐,而“惊闻天上忽春回”则表达了作者对政治清明和社会复苏的期望。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如“雨化”“春回”等,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和深度。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据推测可能是在明朝末年或清朝初年。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朝廷的衰落,使得许多文人感到忧心忡忡,李之标的作品也反映了这种时代背景下的情感和思考。
‘呈周邑侯 其一’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