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永日

滞绪已恹恹,迟景倦方永。
谁云酒破愁,愁来复难整。
虚槛飒回飙,萧条山阁静。
几案俨遗翰,丹青幻留影。
对此还如梦,悟来方一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悲永日》是明朝李之世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李之世是明朝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观为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1. 原文与译文
  • 原文
    滞绪已恹恹,迟景倦方永。
    谁云酒破愁,愁来复难整。
    虚槛飒回飙,萧条山阁静。
    几案俨遗翰,丹青幻留影。
    对此还如梦,悟来方一省。
  • 译文
    心中郁闷已到了极点,时间缓慢而让人困顿。谁还说酒能解愁呢?愁来又难以平息。风从虚掩的窗口中吹入,使山中的楼阁显得更加萧条宁静。书桌上整齐地放着未干的书信,墙上的画卷仿佛也带着些许梦幻的色彩。面对这一切如同身处梦境中般模糊不清,但经过思考后才能逐渐清晰。
  1. 作品赏析
  • 《悲永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传达诗人的内心世界。首联“滞绪已恹恹,迟景倦方永”描绘出诗人心境的抑郁与时间的流逝感。颔联“谁云酒破愁,愁来复难整”通过反问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表达了即使借酒消愁也无法真正解决内心的痛苦。颈联“虚槛飒回飙,萧条山阁静”则营造了一幅清冷寂静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对外界环境的疏离感。尾联“对此还如梦,悟来方一省”则揭示了诗人在经历一系列心理活动后,最终能够有所感悟的过程。
  1. 写作背景
  • 《悲永日》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或时代背景有关。明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都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李之世可能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1. 文化意义
  • 《悲永日》不仅是李之世个人的文学作品,也是明朝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明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悲永日》作为李之世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考的机会。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主题内容,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