燉煌曲

何物蕃儿颜渥赭,生来个个能骑马。
公然剽掠恣南行,河湟戍卒尸纵横。
危城穷将呼天泣,都护不来谁救急。
身无羽翼可能飞,一纪穷荒甘受围。
万里长安无一使,丐兵回纥何时归。
懦将既诛绫易麦,一饱何辞蹈锋镝。
朝来群丑已登城,我军四面皆蕃声。
万人解甲从蕃俗,强把皮裘更我服。
每直年年寒食时,禠裘南向吞声哭。
汉将黄金空满箧,不见征西能报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燉煌曲》是一首源自中国唐代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生动的描绘了当时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战斗经历。敦煌,古称凉州,位于今甘肃省西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这首曲子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内容,反映了唐朝时期边疆战事的残酷与将士们的英勇。

在《燉煌曲》中,作者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展现战争的残酷性。例如,“吐蕃健儿面如赭”描述了吐蕃士兵的外貌,而“七关萧索少人行”则传达了边疆地区荒凉的景象。这些描述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也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艰辛。

作品中不乏对士兵们内心世界的刻画。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士兵们展现出无比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例如,“炖煌将士抱戈泣,四方胡笳声转急”,这里的“哭泣”不仅仅是因为悲伤,更是一种无奈和悲壮的表达。这种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展示了作者对人性和战争的复杂理解。

作品中还体现了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民族风情。通过对不同民族风俗的描写,展现了唐朝与周边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例如,“传檄长安终不到,借兵回纥何曾归”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混乱和边疆将领的无力感。同时,“城中匹绫换斗麦”,则揭示了边疆地区物资匮乏的现实,以及战士们为了生计不得不作出的牺牲。

《燉煌曲》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它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通过对《燉煌曲》的了解,人们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诗歌艺术,还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色。

《燉煌曲》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唐代边疆战事的残酷,也体现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通过对这首曲子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唐代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历史启示和人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