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罗华麓丈人

养寂衡门下,居然丘壑尊。
木奴千树橘,石室一家言。
岁月乌皮几,风花绿玉樽。
暌违今十载,幽意向谁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怀罗华麓丈人》是明代诗人李之世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李之世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他是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举于乡,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归。
  • 李之世少有逸才,工诗善书,间作云林山水,皆清约可爱。他的生平和文学创作都体现了他独特的风格和才华。
  1. 诗歌原文
    养寂衡门下,居然丘壑尊。
    木奴千树橘,石室一家言。
    岁月乌皮几,风花绿玉樽。
    暌违今十载,幽意向谁论。

  2. 诗歌赏析

  • 在这首诗中,李之世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他通过“养寂衡门下”和“居然丘壑尊”,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平和与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在当时文人中是一种典型的追求,也体现了李之世对自然和谐的向往。
  • “木奴千树橘,石室一家言。”这两行诗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橘子树成林,石室之家充满了智慧和学问。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满足,也是对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提升。
  • “岁月乌皮几,风花绿玉樽。”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品茶赏花的情景。乌皮几和绿玉樽都是珍贵的物品,象征着诗人的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
  • “暌违今十载,幽意向谁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十年未能相见的遗憾和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在文学作品中是常见的主题,也是诗人情感真挚的表现。
  1. 作品背景
  • 《寄怀罗华麓丈人》的创作背景是在诗人晚年,他已经退休并远离了官场的喧嚣。这种背景下,他更多地沉浸在自然之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1. 文化意义
  •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之世的个人生活和情感世界,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追求。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文人对于自然、友谊和文化价值的追求。
  1. 艺术手法
  • 在艺术表现上,李之世采用了平实的语言和朴素的描绘,但通过这些简单而深刻的词句,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深远的思想。这种艺术手法不仅使诗歌更加真实和动人,也使得诗歌具有更广泛的共鸣。
  1. 历史影响
  • 这首诗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其历史价值在于它代表了那个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它不仅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研究明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寄怀罗华麓丈人》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也是一部反映了明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理念和文化追求,以及他们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风格和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