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腾旱魃,潦水断横塘。
秋谷巳无赖,山花徒自香。
望中肤寸远,愁里祝融长。
野老犹焦思,喧喧雩社傍。
悯旱用夏大行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悯旱用夏大行韵》赏析
朱应登的《悯旱用夏大行韵》是一首充满古风韵味的诗作,通过对干旱天气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还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
诗中“火云腾旱魃”一句,形象生动地将天空中的炎热和干旱天气联系起来,而“潦水断横塘”则揭示了水源枯竭的状况,这不仅仅是自然界的灾难,更是对人民生活的直接影响。诗人接着写道“秋谷巳无赖”,意味着农作物已经失去了收成的可能,而“山花徒自香”则在荒凉的背景中显得格外醒目,象征着即便环境艰苦,自然依旧保持着其独特的生命力和美。
“望中肤寸远,愁里祝融长”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切和无限忧虑。在这干旱的世界中,连希望都变得遥不可及,而“野老犹焦思,喧喧雩社傍”更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这种困境下的精神面貌。祈雨仪式虽声势浩大,却无法改变眼前的绝望。
整首诗歌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自然的干旱景象与人类苦难的生活,构建了一个既宏大又细腻的情感世界。朱应登以他特有的文学手法,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场景之中。这首诗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也是对人性、生命以及社会责任感的深刻思考。
《悯旱用夏大行韵》是明代文人朱应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所写下的一首抒情诗。此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旱灾肆虐的景象,并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深刻地揭示了社会问题的本质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