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杂兴

春草千里碧沈沈,苍梧云昏湘水深。
此中自古行人怨,鹧鸪双啼斑竹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湘中杂兴》是明朝诗人朱应登的作品。朱应登,字升之,号凌溪,生于宝应(今属江苏扬州),他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为“十才子”,又被称为“宏治七子”之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江的美景和自然声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中的“春草千里碧沈沈,苍梧云昏湘水深。”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湘江两岸的景象,绿草如茵,云雾缭绕,显得深邃而神秘。“此中自古行人怨,鹧鸪双啼斑竹林。”则表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情感,以及这里的自然环境给过往行人带来的忧愁和思念。

《湘中杂兴》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深厚的情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