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大复何子

京华一云别,瞥若纷飞翼。
遥遥南中道,念子无消息。
岁徂寒暑变,日落风雨黑。
讵知万里魂,能达君子侧。
篇章烦见示,触目见古色。
浏浏清濑鸣,擢擢朱弦直。
指擿发隽语,要我以终极。
大质多浑成,至宝去雕饰。
晤语忽复竟,惊起谢良德。
音徽犹若闻,转盼已难即。
怅怅牵垂帷,仰睇梁月色。
何由托归鸿,附此长相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梦大复何子》是明代诗人朱应登的作品,该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朱应登(1477—1526),字升之,号凌溪,扬州府宝应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在明代享有盛名,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为“十才子”。他的诗歌受到盛唐的影响,格调高古,被后人广泛传颂。
  • 仕途经历:朱应登的仕途较为坎坷,他曾中弘治十二年进士,后历任南京户部主事、陕西提学副使等职。在任期间,他以正直和才华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1. 作品原文
  • 诗作原文:《梦大复何子》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京华一云别,瞥若纷飞翼。遥遥南中道,念子无消息。  
岁徂寒暑变,日落风雨黑。讵知万里魂,能达君子侧。  
篇章烦见示,触目见古色。浏浏清濑鸣,擢擢朱弦直。  
指擿发隽语,要我以终极。大质多浑成,至宝去雕饰。  
晤语忽复竟,惊起谢良德。音徽犹若闻,转盼已难即。  
怅怅牵垂帷,仰睇梁月色。何由托归鸿,附此长相忆。  
  • 诗作翻译: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描绘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怀念。诗句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痛苦,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朱应登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擅长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梦大复何子》中,他用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慨。
  • 风格特点:朱应登的诗歌风格高古,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他的诗歌常常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使人深感心灵的震撼。
  1. 评析研究
  • 学者观点:对于《梦大复何子》的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学者们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和解读,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
  • 影响评价:朱应登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内涵,受到了后世文人的喜爱和赞誉。许多学者认为,朱应登的诗歌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
  1. 写作背景
  • 创作时间:关于《梦大复何子》的创作时间,目前尚无确切的历史记载。但根据朱应登的生平和作品特点,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其任职期间或晚年创作的。
  • 创作动机:虽然无法完全确定朱应登创作这首诗的具体动机,但可以推测这与他对友情的珍视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有关。在官场生涯中,朱应登可能经历了许多离别和重逢的时刻,这些经历使他更加懂得珍惜朋友之间的情谊。
  1. 作品鉴赏与推荐
  • 鉴赏要点:在鉴赏《梦大复何子》时,可以重点关注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深度、语言的艺术性和意象的丰富性。通过这些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美学价值。
  • 推荐欣赏:推荐读者在欣赏朱应登的诗歌时,可以尝试不同的阅读方式和角度。例如,可以将诗歌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理解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也可以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诗人如何运用意象和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梦大复何子》作为朱应登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现了诗人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生活态度。通过深入阅读和研究这首诗,不仅能领略到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还能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