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盘游径曲,山引放船清。
白屋莺啼曙,平皋麦秀晴。
丝萦风袅袅,花炫日盈盈。
两屐登厓迥,双柑坐石平。
暖沙邀拾翠,香涧逗吹笙。
社燕避人舞,樵童领客行。
幽探过野寺,携酌对春耕。
肃矣林岚景,泠然山水声。
冶游迷落日,馀醉缓归程。
薄暮芳洲上,褰裳采杜蘅。
载酒馀不溪携客道场山改席归云庵回船碧浪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载酒馀不溪携客道场山改席归云庵回船碧浪湖》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文人雅集的古代文学作品,由朱长春创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里携友游历道场山、归云庵至碧浪湖的情景,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文人之间的友情交流。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诗中的“溪盘游径曲,山引放船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沿着溪水游赏,沿途所见的美景令人陶醉。“白屋莺啼曙,平皋麦秀晴”描绘了黎明时分的宁静景象,白墙瓦屋间莺歌阵阵,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而晴朗的天空下,一片金黄的麦田显得格外生机盎然。这些诗句不仅体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从艺术手法来看,该诗采用了典型的五言绝句形式,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丰富的意境。诗中的意象生动,如“丝萦风袅袅”,“花炫日盈盈”等,都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自然世界。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诗更加耐人寻味。
从文化价值来看,《载酒馀不溪携客道场山改席归云庵回船碧浪湖》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人生活方式及文化审美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能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载酒馀不溪携客道场山改席归云庵回船碧浪湖》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展示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人如何通过艺术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