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师山祖庄栽田次韵大崖 其二

代食独怜禾是宝,祈年众幸稼如茨。
戴星往驾鸡声早,吟月归鞭马意迟。
啄拨毕逋资腹饱,唤林布谷属心知。
宁为若辈赢馀计,聊展先公拜扫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仙师山祖庄栽田次韵大崖》是明代李承芳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承芳,字承芳,明代松江华亭人,善画,宗黄公望。他的诗歌与黄公望并称“大痴”,在诗坛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1. 作品原文
    代食独怜禾是宝,祈年众幸稼如茨。戴星往驾鸡声早,吟月归鞭马意迟。啄拨毕逋资腹饱,唤林布谷属心知。宁为若辈赢馀计,聊展先公拜扫支。

  2. 诗意解析

  • 代食独怜禾是宝:表达了诗人对粮食的重视,认为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应当倍加珍惜。
  • 祈年众幸稼如茨:祈求丰收,希望所有农民的辛劳都能够得到回报,庄稼能够如同堆积成堆一样丰盛。
  • 戴星往驾鸡声早:描述了天还没亮就起床劳作的情景,体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精神。
  • 吟月归鞭马意迟:夜晚归来,骑马回家的心情显得有些迟缓。这可能是因为夜晚的宁静和思考农事的疲惫使得归家的步伐变得缓慢。
  • 啄拨毕逋资腹饱:用食物来比喻农民的生活,他们通过耕作获得了足够的食物,使肚子得到满足。
  • 唤林布谷属心知:通过呼唤鸟儿的声音,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循环的尊重。
  • 宁为若辈赢馀计:宁愿选择放弃一些额外的利益,也要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 聊展先公拜扫支:通过祭拜祖先的方式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是对自己劳动的一种肯定和总结。
  1. 艺术手法分析
  •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粮食的珍视、农民的辛勤工作、自然的美好以及祭祀活动的描写,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感,突出了农民的辛勤付出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代食”、“祈年”、“啄拨”、“唤林”等意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农民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文化价值探讨
  • 《仙师山祖庄栽田次韵大崖》不仅是一首描写农民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它反映了明中叶以来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矛盾,揭示了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困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仙师山祖庄栽田次韵大崖》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富有情感色彩的诗歌。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民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表达了对农民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困境,揭示了农民生活的痛苦和辛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