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芾斯兄问疾之作

伏枕残花尽,开门坠叶深。
膏肓竖子策,生死弟兄心。
原上声犹急,池头句可寻。
相怜越庄舄,不作楚人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芾斯兄问疾之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文学作品,收录于他的《东坡志林》。这篇作品记录了苏轼与其兄长子由(名苏辙)之间的一段对话,以及他们对于疾病与死亡的思考。

原文如下:

吾弟子由,病卧数月,余往视之,则坐于床,手执笔砚以书。问曰:“吾病若此,尚可及今几时?”余曰:“今虽不济,尚可为文。”子由曰:“吾之病非但手足之不举,又心口痛甚,不能饮食。”余笑而应之曰:“吾虽无兄,犹有弟也。”

子由曰:“吾虽得兄之爱,然兄弟之间,亦当相恤。”余曰:“兄之于弟,如天之于地;地之于天,无所逃遁。”子由曰:“然。”

余因谓子由曰:“人生一世,其短也固如此。然人皆知死为恶鬼所夺,不知其为善神所归。今汝病且死,当念平生所行之事,使后世子孙有所劝诫。”子由曰:“善。”

于是余为子由作书,言其生平所好、所为、所失者,并戒子弟以勤学、修身、养性为要,俾子孙得以传之。子由读之,泣下沾襟。

这篇作品中蕴含着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苏轼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通过与子由的对话,苏轼传达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面对生命的终结,也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并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给后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