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林母太安人

碧桃香,萱草绿,高堂宴坐人如玉。
紫霞满酌黄金卮,羽衣缓舞霓裳曲。
天涯游子新归来,白头一见心颜开。
乌纱视膳登元炜,彩服承欢戏老莱。
自言蔗境日西薄,眼看三凤巢阿阁。
君恩荡荡高云天,祖泽绵绵重山岳。
桑田沧海几回春,王母麻姑即世人。
纵然地上多龟鹤,那似家中有凤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林母太安人》是明代李廷美创作的一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高堂宴坐、萱草绿、碧桃香的美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怀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品原文
  • 诗句一:“碧桃香,萱草绿,高堂宴坐人如玉。”
  • 诗句二:“紫霞满酌黄金卮,羽衣缓舞霓裳曲。”
  • 诗句三:“天涯游子新归来,白头一见心颜开。”
  • 诗句四:“乌纱视膳登元炜,彩服承欢戏老莱。”
  1. 诗歌赏析
  • 自然之美:“碧桃香,萱草绿”两句通过色彩鲜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自然美景。这种美景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象征着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 人物情感:诗中通过描述“天涯游子新归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归来的亲人的思念之情。而“白头一见心颜开”则揭示了母亲见到久别的孩子时的喜悦与感动,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家庭温情。
  • 服饰描写:诗中的“乌纱视膳登元炜,彩服承欢戏老莱”描绘了一幅古代宴会上的场景,乌纱帽、元玮(官名)以及彩服等元素的使用,不仅显示了身份地位,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礼仪习俗。
  1.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李廷美可能有着丰富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这些因素共同激发了他创作出如此富有情感深度的诗歌。他通过对母亲的描写,反映了自己对家的眷恋以及对亲情的珍视。
  • 时代背景:明朝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李廷美作为一位文人,有机会接触到各种诗词歌赋,这些文化氛围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1. 文学价值
  • 审美体验:《寿林母太安人》以其优美的意象和生动的画面,为读者提供了一次精神上的审美体验。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抒发。
  • 文化传承:该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艺术风格
  • 意境营造:李廷美的诗歌善于运用意境的营造,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语言特色:诗歌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无论是描绘景色还是表达情感,都展现出较高的语言艺术水平。
  1. 现代应用
  • 教育意义: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和亲情的重要性。《寿林母太安人》可以作为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教材,引导人们珍惜家庭时光,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
  • 文化传播:通过各类文学活动、文化交流等方式,推广这首古诗可以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寿林母太安人》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传统家庭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思考家庭、亲情以及传统文化价值的契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