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长荡

蒹葭一望暮苍苍,长荡湖头烟水长。
怪道今朝枫叶尽,夜来七十二桥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泊长荡》:水墨画卷中的诗意栖居

《泊长荡》作为明代朱多炡的一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自然山水图。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诗意的画卷之中。

朱多炡,明朝宗室,号瀑泉,是太祖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六世孙。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擅长行草,对米芾的书法有深入研究,其书法作品深受后人赞誉。此外,他还游历四方,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足迹和故事。这些背景信息为我们解读《泊长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泊长荡》原文中描绘的场景“蒹葭一望暮苍苍,长荡湖头烟水长。”简洁却意味深长,通过芦苇与长荡湖的描写,勾勒出一副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中的“怪道今朝枫叶尽,夜来七十二桥霜”更是让人惊叹,不仅展现了秋天的景色,更通过枫叶的凋零与夜来的霜降,传达了一种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感慨。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蕴含了作者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或许已经忘记了欣赏自然之美的重要性。《泊长荡》提醒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自然的魅力,去体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阅读《泊长荡》,就像是在欣赏一幅精美的水墨画,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精神的寄托。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让我们不忘初心,珍惜眼前的美好,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