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趋京洛,京洛多繁华。
迅河日流驶,崇芒郁巍峨。
宛马游龙行,文轩流水过。
晨夕骋般乐,张筵陈绮罗。
观禊濯曾涧,行酒上阳坡。
宛转七盘舞,萦环北里歌。
中有岩栖士,如同颜阖家。
寻云因剪木,饮窦却搴萝。
时盼城阙中,流尘深如何。
自咤逸德殷,颇兴贤达嗟。
及时不行乐,长有好容华。
杂体五首 其五 效鲍参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杂体五首 其五 效鲍参军’是宋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并探讨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他是一位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学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们称他为太史公。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四先生”。
诗歌原文:杂体五首 其五 效鲍参军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在古老的树木荫蔽下系着小船的篷,拄着拐杖让我从桥的东边走过。沾满衣服的杏花雨,吹拂脸庞的柳树春风。兴致未尽晚上回来划船,却误入了荷花深处。争相划桨,惊醒了一河鸥鹭。诗歌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田园景色,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通过对古木、短篷、杏花雨等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诗中的“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赞美。
文化意义:此诗不仅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氛围。它不仅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也是研究明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资料。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和思想,以及他们如何将自然美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杂体五首 其五 效鲍参军’是宋代宋濂的一首代表作,通过对其内容的解读和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