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共东风别有因,一年生意属流尘。
断肠芳草连天碧,带叶梨花独送春。
暮春言怀五首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春言怀五首其三》是明朝诗人江源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崇祯庚辰(1630年)的春天,当时昭庆寺发生了火灾,而同年和次年又发生了饥荒,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首作品,以表达他对时局和个人境遇的忧虑。
江源的《暮春言怀五首其三》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首先,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精湛的笔法,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诗中写道“柳底花阴压路尘,风光别我苦吟身”,形象地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柳树、花影以及诗人因苦吟而感到的忧愁,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从情感表达上看,《暮春言怀五首其三》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诗中“一片花飞减却春”一句,既写出了暮春时节花儿凋零的景象,也隐喻了诗人心中的失落与悲凉。此外,“临阶一盏悲春酒,似共东风别有因”则透露出诗人与自然景物之间的某种默契,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未来不确定命运的担忧与忧虑。
诗歌的语言精炼而富有诗意,如“春风堪赏还堪恨,一片花飞减却春”、“半随流水半随尘。临阶一盏悲春酒,似共东风别有因”。这些诗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也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表达能力。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如“春风堪赏还堪恨,一片花飞减却春”、“临阶一盏悲春酒,似共东风别有因”,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更使得整首诗的内涵更加深邃。
《暮春言怀五首其三》作为明朝诗人江源的经典之作,不仅展示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以及诗人个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不仅是明代诗歌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