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门寨见长城遗址

匹马冲风晓气寒,边营东北近雄关。
行经一舍崎岖路,看尽千重紫翠山。
茅屋烟迷红树远,石城云锁戍楼闲。
秦人遗筑俱零落,满眼兴亡感慨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石门寨见长城遗址》是明朝著名诗人祁顺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诗人在游历石门寨时所见的长城遗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介绍
  • 祁顺(1434-1497),字致和,号巽川,东莞梨川人。明天顺四年(1460年)进士,选拔首甲。因姓名与皇帝朱祁镇(明英宗)音近,讳抑置二甲第二名。授兵部主事,出巡山海关,后转户部督饷临清,升员外郎郎中,曾任会试同考官。
  1. 诗歌原文
  • 匹马冲风晓气寒,边营东北近雄关。
  • 行经一舍崎岖路,看尽千重紫翠山。
  • 茅屋烟迷红树远,石城云锁戍楼闲。
  • 秦人遗筑俱零落,满眼兴亡感慨间。
  1. 诗歌鉴赏
  • 情景描写:诗中“匹马冲风晓气寒”描绘了清晨的寒冷和马儿奔腾的景象。“边营东北近雄关”则展现了边塞的雄伟与边疆的宁静。
  • 自然景观:通过“行经一舍崎岖路,看尽千重紫翠山”展现了旅途中遇到的艰难与壮美。这里的“紫翠山”可能是指长城沿线的自然风光。
  • 人文景观:“茅屋烟迷红树远,石城云锁戍楼闲”反映了长城周边的村落和防御设施的宁静与衰败。这里的“紫翠山”可能指的是长城附近的山峦或山脉。
  • 历史感受:“秦人遗筑俱零落,满眼兴亡感慨间”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长城遗迹的感慨与思考。这里的“秦人遗筑”可能指的是古代秦代的长城遗迹。
  1. 创作背景
  • 祁顺作为明代的诗人,他的诗作常常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很可能与他对长城的关注和对历史的思考有关。作为一名曾经出巡边防的官员,他可能亲眼见证了长城的残破和周边的变迁,这些经历让他产生了深刻的感慨和思考。
  1. 文学价值
  • 作为七言律诗,这首诗押删韵,形式严谨,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的格律和押韵都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审美特点。同时,诗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都非常到位,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游石门寨见长城遗址》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以及个人情感与国家记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才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