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作 其三

云窗月牖俯清流,满目山川快壮游。
谁在江湖怀北阙,谩夸楼阁冠南州。
朱弦夜鼓湘灵瑟,锦缆春回楚客舟。
欲起灵均歌九辨,澧兰阮芷正飕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这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即景抒情之作。以下是对《登岳阳楼》的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秋,当时杜甫漂泊在岳州(今湖南岳阳市),因感怀时事而作。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杜甫有两首《登岳阳楼》,因此第三首可能是杜甫在另一次登楼时的感怀之作。
  2. 文学手法:《登岳阳楼》前两联描写了洞庭湖的浩瀚无垠和壮丽景象,颈联则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漂泊天涯的苦闷心情。杜甫运用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展现了一种宏大的自然美与个人悲凉交织的复杂情感。
  3.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壮阔的自然景观,杜甫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同时,通过对自身遭遇的叙述,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感慨。
  4. 艺术成就:杜甫的诗风雄浑悲壮,《登岳阳楼》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其精湛的艺术技巧。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绪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5. 文化影响:杜甫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登岳阳楼》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被广泛研究和传颂。

《登岳阳楼》不仅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