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刘大有先生故居

五亩荒凉古道边,追思风范重凄然。
雄词直蹑元和后,妙道还探太极先。
环璧遗堂犹有托,曲台逸礼已无传。
诸孙济济承家学,却喜名家不乏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明代诗人何乔新的《过刘大有先生故居》赏析

明江西广昌的诗人何乔新,字廷秀,号椒丘,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与官员。其作品《过刘大有先生故居》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及其故居的怀念与敬仰。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五亩荒凉古道边,
追思风范重凄然。
雄词直蹑元和后,
妙道还探太极先。
环璧遗堂犹有托,
曲台逸礼已无传。
诸孙济济承家学,
却喜名家不乏贤。

何乔新的诗歌常常援据典故,显示出他的博学多闻。这首诗中,“雄词直蹑元和后,妙道还探太极先”一句展现了他对前人成就的尊崇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此外,“环璧遗堂犹有托,曲台逸礼已无传”,表达了对刘大有故居遗迹的哀叹,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化的逐渐消逝。

刘大有,讳有年,其先本庐陵人,元季徙家沅州。洪武中以明经起家,擢监察御史,学行焯焯有称。后因辞官养母忤旨,谪通州摆站。期间于州故家得仪礼逸经十八篇上之,诏藏秘阁。再起太平知府,文庙入正大统,以不肯迎驾谪云南。刘大有的故事和诗作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后人得以一瞻当年文人风骨的风采。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故居与历史的深切情感,以及他们对于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何乔新的诗作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与思想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刘大有先生的故居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其学识与人格的敬仰之情。《过刘大有先生故居》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我们民族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