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卧龙冈有感 其三

孝直奇谋世鲜双,君侯共事每包荒。
忠勤亦有张枢密,却恨台章诋李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卧龙冈有感 其三

何乔新(1427年-1503年),字叔大,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他的作品《过卧龙冈有感·其一》流传至今,展现了他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过卧龙冈有感·其一》原文如下:

卧看关河起战埃,草庐数语见雄才。于今未必无诸葛,谁肯三回枉驾来。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卧龙冈上看到的景象和感受。他看到战争的硝烟弥漫在关河之上,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他回忆起诸葛亮的草庐中,那些关于治国理政的言语,展现了他的雄才伟略。然而,他也在思考,如今是否还有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是否有人愿意三次徒劳地前来拜访。

这首诗的译文是:“躺在床上看着关河上的战争烽火,草庐中的几言就显露出他的雄才英气。如今也许没有像诸葛亮这样出色的人,谁又会三次徒劳地前来拜访呢?”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诸葛亮的雄才伟略。他认为,诸葛亮虽然隐居在山林之中,但他的心志和抱负却远超过常人。他的智慧和才华如同冰鉴一般清澈透明,无人能及。而那些只追求名利地位的人,却无法理解他的真正价值。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社会风气也变得浮躁起来。许多有才能的人被埋没了,而那些只追求名利地位的人却占据了高位。在这样的背景下,何乔新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历史影响力和人格魅力。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反思。他认为,真正的人才应该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而不是被名利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