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亥杂诗八首 其六

目穷郊野遍芳菲,清晓登楼转夕晖。
风撼上阶花影乱,雨滋穿土草芽肥。
采芝商岭人何处,种菊浔阳事已非。
同学故人偏自得,海鸥沙际共忘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癸亥杂诗八首 其六》是明代文学家何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何瑭,字粹夫,号柏斋,河南武陟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文人,曾任翰林修撰等职。在官场上,他不屈于刘瑾的压力,多次上书要求退休,后来还出仕开州知府等职位。何瑭的生活经历丰富,对王守仁之学颇有微辞。

  2. 诗歌原文:目穷郊野遍芳菲,清晓登楼转夕晖。风撼上阶花影乱,雨滋穿土草芽肥。采芝商岭人何处,种菊浔阳事已非。同学故人偏自得,海鸥沙际共忘机。

  3. 诗歌赏析:何瑭的这首杂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登上高楼所见之景。诗中“目穷郊野遍芳菲”、“清晓登楼转夕晖”两句,通过视觉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美丽的郊外。

  4. 主题思想:此诗不仅描写了自然之美,同时也蕴含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如“采芝商岭人何处,种菊浔阳事已非”,表达了一种世事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同学故人偏自得,海鸥沙际共忘机”,则反映了诗人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豁达心态。

  5. 创作背景:何瑭生活在明末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何瑭通过他的诗歌抒发了自己的忧思和感慨。他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

《癸亥杂诗八首 其六》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审美情感的作品,也是一篇充满哲思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何瑭传递了一种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