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十影上人归高凉

我闻旸谷寺,海日夜中光。
释子尚禅定,清晖满石床。
天风鸣岛屿,钟磬入苍茫。
归去孤峰上,斯怀安可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十影上人归高凉》是明代诗人何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以其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而且凭借其深刻的哲理内涵,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 诗歌内容
  • 寺院风光描写:诗的开始“我闻旸谷寺”,描绘的是旸谷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海天一色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受。
  • 僧侣修炼场景:“释子尚禅定”,表达了僧侣们依然坚守修行的状态,清辉满石床,暗示了寺庙内僧侣们静谧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平和与澄澈。
  • 自然景观描绘:天风鸣岛屿,钟磬入苍茫,通过自然声音的刻画,增强了诗作的意境美,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神秘的世界之中。
  • 归隐主题表达:最后一句“归去孤峰上,斯怀安可方”,表现了诗人对于高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展现了一种归隐自然的情怀。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的意象丰富,如“清晖满石床”和“天风鸣岛屿”,这些意象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 韵律和谐:此诗的五言律体形式严谨而优美,平仄相间,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体现了古典诗歌的语言魅力。
  • 情感深邃:诗人在抒发对自然之美的赞美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使得整首诗不仅有着美的享受,还有思想的深度。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也是文人墨客创作活跃的时期,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 个人经历:何绛作为一位诗人,他的个人生活经历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首作品的创作,例如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禅宗思想的追求等。

《送十影上人归高凉》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记载、一次心灵的旅行、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不仅展示了明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