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龙君善其二

楚材岂易得,偃蹇一长叹。
遗爱歌南国,高名疾上官。
五都怀白璧,九畹艺幽兰。
且泛扁舟去,洞庭波浪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龙君善其二》是明朝诗人佘翔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佘翔(约1490年—1576年),字于玉,号铁山,南直隶常熟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他在明世宗嘉靖年间曾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等职,后因故辞官,晚年归隐故乡。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官场到归隐的变迁,这种经历让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深沉的感慨。

  2. 诗歌原文:《寄龙君善其二》的原文如下:
    楚材岂易得,偃蹇一长叹。
    遗爱歌南国,高名疾上官。
    五都怀白璧,九畹艺幽兰。
    且泛扁舟去,洞庭波浪宽。

  3. 诗歌解析

  • 楚材难求:“楚材岂易得,偃蹇一长叹。”表达了诗人对人才难得、志向难酬的感叹。在古代社会中,能人志士往往因为才华出众而遭遇种种挫折,如“楚材”即指楚国的才能出众的人。
  • 遗留恩德:“遗爱歌南国,高名疾上官。”描述了诗人虽然身居高位,但心中仍然怀念南方的土地和那里的民众。这里的“疾上官”可能指的是由于政见不合或其他原因而远离朝廷,但仍不忘其初衷与责任。
  • 追求理想:“五都怀白璧,九畹艺幽兰。”诗人在回忆自己曾经向往的地方时,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
  • 生活态度:“且泛扁舟去,洞庭波浪宽。”最后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人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尘世的道路,用扁舟泛水来象征自己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通过这首诗不仅能够体会到佘翔作为文学家的深厚造诣,更能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