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叔母朱孺人六十初度

天马山中多峭石,凌云带雪几千尺。
朱家卜世住其间,丈夫女子声赫奕。
孺人婉娩适佘郎,一朝先逝称未亡。
上事公姑下抚子,莹然皎洁等秋霜。
乃今行年且六十,有子承欢孙玉立。
华堂开燕进瑶觞,紫芝晔晔青鸾集。
君不见扶桑之东沧海流,潮汐何曾一日休。
朱家有女佘家妇,名并江山万古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叔母朱孺人六十初度》是明代诗人佘翔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朱孺人的赞美,展示了她与丈夫的深厚感情以及她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断为明嘉靖年间。作者佘翔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曾任安徽全椒县令,后因直言进谏而被罢黜,漫游名山大川之间,其诗作也体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2. 作品原文
    天马山中多峭石,淩云带雪几千尺。
    朱家卜世住其间,丈夫女子声赫奕。
    孺人婉娩适佘郎,一朝先逝称未亡。
    上事公姑下抚子,莹然皎洁等秋霜。
    乃今行年且六十,有子承欢孙玉立。
    华堂开燕进瑶觞,紫芝晔晔青鸾集。
    君不见扶桑之东沧海流,潮汐何曾一日休。
    朱家有女佘家妇,名并江山万古留。

  3. 主题思想:这首诗以朱孺人为题,通过对她的赞美,表达了对她人格和才能的崇高敬意。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朱孺人的生活环境和她在家中的角色,展现了她的智慧和美德。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人生的向往。通过对比自然和人物,诗人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4.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韵律和谐,节奏鲜明。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如“天马山中多峭石”中的“峭石”象征着坚毅和高耸;“紫芝晔晔青鸾集”则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未来。此外,诗歌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观,使得整首诗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了生活气息。

  5. 文化影响:作为明朝的作品,这首诗在当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不仅被后人传颂,也成为了研究当时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重要资料。此外,它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表现女性形象和家庭生活方面,许多诗人都受到了这首诗的影响。

《寿叔母朱孺人六十初度》不仅是一首表达对生命、自然和家庭价值的诗歌,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以及他们对美和善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