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倩入闽怀赠

翠水苍厓郁未开,君从何处访蓬莱。
桓伊得意唯三弄,毕卓埋声祗一杯。
豆蔻有香闽土在,鹧鸪无梦越王回。
有人地下都相恨,何日封泥到夜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舒倩入闽怀赠》是明代诗人余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余寅,字君房,一字僧杲,浙江鄞县人。余寅在万历八年考中进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后官至太常少卿。他的一生以持操、节用为己任,虽身处官场却始终保持着清白的人格。其作品多反映出对社会时局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2. 诗歌原文
    翠水苍厓郁未开,
    君从何处访蓬莱。
    桓伊得意唯三弄,
    毕卓埋声祗一杯。
    豆蔻有香闽土在,
    鹧鸪无梦越王回。
    有人地下都相恨,
    何日封泥到夜台。

  3. 诗歌解析

  • “翠水苍厓郁未开”:此句描绘了一幅山清水秀的景象,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 “君从何处访蓬莱”:蓬莱是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此处借指理想的追求和向往。诗人通过提问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与迷茫。
  • “桓伊得意唯三弄”:桓伊是古代著名的琴师,此处用来形容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或赏识。
  • “毕卓埋声祗一杯”:毕卓被人们所知是因为他的酒量极好,但这里可能隐喻诗人虽善于表达,但却无法引起共鸣或被人理解。
  • “豆蔻有香闽土在”:豆蔻是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此处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于故乡文化的怀念。
  • “鹧鸪无梦越王回”:鹧鸪是一种鸟类,以其叫声著称,而“越王”则指历史上的越王勾践。此处可能是诗人对于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感慨。
  • “有人地下都相恨”:这里的“地下”指的是已逝之人,而“相恨”则表明了诗人对于生者与死者不同命运的感慨与无奈。
  • “何日封泥到夜台”:封泥是古代用来密封信件的一种泥封,夜台则是指墓地。此处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自己的作品或遗愿传达给后世,但时间尚早。
  1. 艺术特点
  • 《舒倩入闽怀赠》是余寅的代表作之一,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文人墨客的豪放之情和深沉之思。
  • 此诗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结构严谨,音韵和谐,充分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1. 历史背景
  •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期,也是社会变革频繁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余寅的创作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思想状态和社会风貌。
  • 明代的文人普遍关注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价值实现,这种思想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舒倩入闽怀赠》不仅仅是一首诗文作品,它更是明代文人群体精神面貌和文化追求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明代诗歌的艺术之美,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心路历程及其文化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