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逐妇,逐妇令妇悲。
试问妇何悲,妾亦有所悲。
不缘宝怅闲鸳枕,不愁艳质妒蛾眉。
妾有一寸丹,日织五丈素。
织作不辞劳,何事君不顾。
君不顾兮妾无缘,妾无缘兮妾何言。
当初拟与同生死,宁知弃掷今如此。
妾岂愿学随风花,妾岂愿作覆盆水。
随风花,逐水流,覆盆水,不再收。
妾意与君相绸缪,何无何有为君求,君不悟兮妾心忧。
出君门,沾妾臆,欲行不行长叹息。
莫言去妇无颜色,倘君尚欲当窗织,应知去后能相忆。
逐妇行送陈从龙侍御
介绍
《逐妇行送陈从龙侍御》是明代诗人余继登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感慨以及对被抛弃者的同情。
余继登,字世用,号云衢,河北河间人,万历进士,官至礼部侍郎。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所追求,还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情感表达。余继登的创作生涯中,有一首名为《逐妇行送陈从龙侍御》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爱情中的悲欢离合。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折射出了古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与爱情观。
诗中“莫逐妇,逐妇令妇悲”表达了一种无奈,暗示着如果选择追随爱情,就会导致双方的痛苦。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尤为突出,因为它直接触及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问题。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极为严重,她们往往没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只能依附于男性。因此,当女性选择追求爱情时,往往会遭受到来自家庭的反对甚至社会的排斥。余继登通过这首作品传达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即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平等、自由和尊重的。
诗中的“何事君不顾兮妾无缘”表达了强烈的无力感和失落感。这种情感体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被动地位,以及在面对家庭和社会压力时的无助。余继登通过对这一情感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限制和压迫,同时也呼吁人们关注并反思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诗中的“当初拟与同生死,宁知弃掷今如此”进一步揭示了女性在爱情中的无奈和悲剧。这句话表明,在爱情中,女性往往被视为附属品,她们的生命和幸福完全依赖于对方。一旦关系破裂,她们就会受到极大的打击和伤害。余继登通过这一描述,强调了爱情应该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将一方视为对方的附属品。
诗中的“妾岂愿学随风花,妾岂愿作覆盆水”表达了女性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对独立生活的向往。这句话说明,即使在困境中,女性也希望保持自己的个性和尊严,不愿成为他人的附庸或牺牲品。余继登通过这一表述,鼓励女性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逐妇行送陈从龙侍御》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它揭示了爱情中的不平等、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对社会规范的挑战。通过这首诗,余继登呼吁人们关注女性的权利和地位,提倡平等、自由的爱情观,这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