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贻董六遐周

逶迤香阁绕离魂,新旧罗巾总泪痕。
拔后菤葹心不死,折来杨柳眼空存。
青苔夜雨淹抛枕,黄鸟春风伴掩门。
五十弦中浑是怨,腰肢禁得几朝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古意贻董六遐周》是明代诗人范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介绍:

  1. 作者简介:范汭字东生,明浙江乌程人,家为乡里权豪蹈藉而破,移居吴门。范汭喜好唐人诗,万历末因家贫落魄而愤懑不得志而卒,年仅四十四。其生平事迹显示了他坎坷的一生和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
  2. 作品原文:《古意贻董六遐周》,逶迤香阁绕离魂,新旧罗巾总泪痕。拔后菤葹心不死,折来杨柳眼空存。青苔夜雨淹抛枕,黄鸟春风伴掩门。
  3. 作品赏析:此诗通过描写香阁、旧罗巾、青苔、黄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诗句“逶迤香阁绕离魂”描绘了诗人在香阁中徘徊,感受着离别之苦。“新旧罗巾总泪痕”则表达了无论使用何种罗巾都掩饰不住眼中的泪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悲怆。
  4.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范汭在万历末因家贫落魄,曾因愤懑而不得志,最终英年早逝。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
  5. 文化意蕴:从这首诗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于人生离别与思念的深刻体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同时,诗中的意象如青苔、黄鸟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6. 文学价值:范汭的这首《古意贻董六遐周》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体现了明代诗歌的风格特点,还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作为明代诗人的作品,其文学价值不仅在于艺术表现,更在于对后世文人的影响与启示。

《古意贻董六遐周》不仅是明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对于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