茕茕失怙未能言,鞠育劬劳仰母怜。
稍及成童知择善,才邻弱冠已忘眠。
镜当尘积光难缉,车向途艰势易颠。
从此更敦千古志,躬行心得好拳拳。
与学者戴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学者戴舆》并非某位特定学者的作品,而是明代诗人吴与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学者的尊敬和对学问的追求。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吴与弼是明江西崇仁人,字子傅,初名梦祥,后以康斋自号。他十九岁即立志专治程朱理学,不应科举,天顺元年以石亨荐,授左谕德,固辞不拜。吴与弼所著《日录》中记录了其生平所学,胡居仁、陈献章、娄谅等人均是他的弟子。
诗歌内容解析:《与学者戴舆》一诗通过对学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学识渊博和道德修养。诗中的“茕茕失怙未能言”表达了学者在困境中的孤独无助;“鞠育劬劳仰母怜”则反映了学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对母爱的感激。诗中的“稍及成童知择善”展现了学者在成长过程中对知识的渴望和选择正确道路的决心。而“镜当尘积光难辑”则形象地描绘了学者内心的困惑和挣扎。最后两句“从此更敦千古志,躬行心得好拳拳”,则表明了学者决心继续前行,用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文学价值评价:吴与弼的《与学者戴舆》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反映个人生活和时代背景的历史资料。它的文学价值在于其语言的精炼和意象的生动,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弦,引发共鸣。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与学者戴舆》作为吴与弼的一首诗作,不仅展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人情感,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特点。这首诗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文学成就,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思想深度和历史意义。对于喜欢中国古代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了解明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