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族叔父仲学先生

忆昨相论古市傍,我才逾冠叔方强。
圣贤事业心皆醉,问学工夫日共忙。
信是中行难体会,也应夙志易荒唐。
秋窗卧病思君处,空愧萧萧两鬓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怀族叔父仲学先生》是明代诗人吴与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吴与弼的生平背景:吴与弼,字子傅,江西崇仁人。他十九岁时就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科举。天顺元年,他因为石亨的推荐而授左谕德,但坚持不就任。他的一生虽然未入仕途,但其对儒学的贡献却深远影响后世。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原文展示:《怀族叔父仲学先生》这首诗通过回忆与叔父仲学的相论之旧,展示了两位学者间深厚的感情和共同的追求。诗中充满了对学问和道德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未来可能的遗憾和感慨。
  • 译文解释:诗中的“才逾冠叔方强”表达了叔父在学术上的卓越和自己的自谦;“圣贤事业心皆醉,问学工夫日共忙”则反映了两人对儒家经典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叔父深切的怀念和对自己未能追随叔父学习而感到的遗憾。
  1. 作品赏析
  • 思想内涵:这首诗体现了吴与弼对程朱理学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仰。通过对叔父的追忆和自身的反思,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于社会责任和个人修养的重视。
  • 艺术手法:吴与弼运用了对比和反诘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既有深刻的思想性也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

《怀族叔父仲学先生》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明代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思想情感,这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