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宪使慈寿堂

西山淑气蔼蓬莱,华馆春风寿域开。
信是深功由我积,固应馀庆自天来。
兰阶彩绣荣南服,锦巷珠玑应上台。
疏薄岂胜膺授简,日同黎庶仰崇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石宪使慈寿堂》是明代诗人吴与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赞美江西宪使临漳石公仲玉之母的美德及其对石公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孝道和母爱的颂扬。以下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吴与弼,明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字子傅,号康斋,江西崇仁人。他十九岁立志专治程朱理学,不参与科举考试。天顺元年,因石亨推荐,授左谕德,但坚决辞谢未就。他的学术成就显著,著有《日录》,记载了一生所学所得。胡居仁、陈献章、娄谅等均为其弟子。学者尊称吴为康斋先生,并有文集《康斋文集》传世。

  2. 诗歌原文
    西山淑气蔼蓬莱,华馆春风寿域开。
    信是深功由我积,固应馀庆自天来。
    兰阶彩绣荣南服,锦巷珠玑应上台。
    疏薄岂胜膺授简,日同黎庶仰崇台。

  3. 诗歌解读:此诗首句“西山淑气蔼蓬莱”,描绘了一幅山青水秀的自然景象,暗示了环境的优美和谐。次句“华馆春风寿域开”,则将自然之美与人的美好生活相联系,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社会环境。接下来的诗句中,“信是深功由我积”,“固应馀庆自天来”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德行与社会福报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认为个人的善行自然会得到天赐的福报。“兰阶彩绣荣南服”,“锦巷珠玑应上台”,则是对物质与精神财富的赞颂,强调了社会的繁荣昌盛。最后两句“疏薄岂胜膺授简”,“日同黎庶仰崇台”则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职责的认识,认为自己虽非高位显爵之人,但愿意肩负起教化百姓的责任,与民众一同尊敬和仰望那些高位者。整首诗不仅赞美了母亲的高尚品德,更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及对社会责任的认知。

《题石宪使慈寿堂》不仅是一首表现母爱与孝道的诗歌,也是吴与弼作为一位理学家的哲学思想在文学领域的体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对社会风貌的描绘,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注重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