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作九首 其一

临渠爱流水,试砚涉还歇。
起看碎米花,疑残去年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道中作九首 其一”是宋代诗人李纲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在军事前线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该诗歌内容及背景的相关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循,号梁溪,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河南开封人。他早年曾参与抗金斗争,后因政治原因流亡南方,晚年归隐于家乡。李纲的诗文多表现出他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1. 诗歌原文
  • 王事程严敢惮劳,旅怀秋气两萧骚。
    此句描述了作者身负军务,不敢懈怠,心中充满忧虑。同时,秋天的气息也使他感到萧瑟凄凉。
  • 官邮出塞逢迎少,戍堠缘冈结构牢。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边塞的经历。虽然官府的驿站并不多,但守卫边疆的士兵却十分坚固。
  • 风挟塞沙尤觉烈,日来空碛不能高。
    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战场环境的描绘。风挟带着塞外的沙子,显得格外猛烈;而白天的沙漠则显得空旷而无法攀登。
  • 声灵震叠天山外,绝徼弓檠尽自韬。
    这句诗描述了战场的辽阔和荒凉。远处的天山之外,声音震动,而边疆的防御设施都收起了武器,隐藏起来。
  1. 诗歌背景
  • “道中作九首 其一”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至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之间,这一时期正值北宋灭亡后的靖康之难后,南宋建立初期。
  • 李纲在此期间担任过宰相,参与了多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包括抗击金军的战争。他的诗歌反映了这一历史背景下的政治动荡和个人情感。
  1. 诗歌鉴赏
  • 李纲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著称。他的诗歌不仅记录了战争的残酷,还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 在艺术表现上,李纲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抒发个人情感,使得作品既有强烈的现实感,又不失艺术美感。

《道中作九首 其一》不仅是李纲个人经历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社会背景和政治氛围的真实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李纲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历史变迁的窗口,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样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