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封寺

肩舆缓缓度云封,已见星河灿碧空。
午夜脚头惊乱板,岁寒心事寄乔松。
静依僧榻眠真稳,高视人寰梦亦雄。
行废本来吾有命,伯寮徒尔恼天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云封寺》是明代诗人吴廷举创作的一首诗,以描绘寺庙的壮丽景观和诗人的感慨之情著称。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吴廷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反映了其个人的生活哲学和情感世界。以下是关于《云封寺》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简介:吴廷举,明朝广西梧州人,字献臣,号东湖。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历任顺德知县和广东副使等职。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波折,曾在正德中历任广东副使、右副都御史等职,并曾因直言进谏而受到刘瑾的陷害。尽管如此,他最终在嘉靖初获得右都御史的荣誉。
  • 文学成就:吴廷举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方面。《云封寺》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
  1. 作品原文
  • 肩舆缓缓度云封,已见星河灿碧空。午夜脚头惊乱板,岁寒心事寄乔松。静依僧榻眠真稳,高视人寰梦亦雄。行废本来吾有命,伯寮徒尔恼天公。
  1. 主题思想
  • 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云封寺》通过对云封寺周围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诗中的“星河灿碧空”和“月挂高楼”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夜空的美丽,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神秘的仙境之中。
  •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行废本来吾有命”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即接受命运的安排,不与世俗抗争,而是顺应自然规律,寻找内心真正的安宁。
  1. 创作背景
  • 历史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时期,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多变,许多文人墨客都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吴廷举作为一位有志于仕途但屡遭挫折的文人,通过《云封寺》这样的作品来表达他对自由、平静生活的向往。
  • 地域特色:云封寺位于江西大余与广东南雄交界的梅岭上,这个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为诗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梅岭不仅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古代禅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因此诗中的禅意和对自然的感悟显得尤为突出。
  1. 艺术特点
  • 意境深远:吴廷举在《云封寺》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星河灿碧空”和“月挂高楼”,这些意象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极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 语言优美:诗句如“静依僧榻眠真稳,高视人寰梦亦雄”等,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叠字等,使得整首诗既富有音乐美,又富有画面美。
  1. 后世影响
  • 文学价值:吴廷举的《云封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形式,还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明朝时期文人心态和社会风貌的窗口。
  • 文化意义:作为明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云封寺》不仅是吴廷举个人艺术追求的体现,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美、人生哲理以及社会现实的认知。它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文学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云封寺》是明代诗人吴廷举创作的一首经典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文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通过阅读《云封寺》,人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由、平静生活的追求。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明朝时期文人心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