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蚀 其二

皎皎初犹见,团团倏巳非。
云留太阴节,地闭小寒辉。
薄蚀灾时有,分杪数岂微。
台郎如许奏,警阙在垂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蚀·其二》是明朝诗人吴应雷创作的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还隐含着更深的政治寓意和对时政的关注。

诗中“皎皎初犹见,团团倏巳非”,通过描绘月亮的形状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时政变迁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月亮的变化不仅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更是社会现象的反映。《月蚀·其二》中的这一形象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天文与人事关系的思考。

“云留太阴节,地闭小寒辉”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背后的政治因素的洞察力。在古代,天象被视为国家兴衰的标志,因此诗人通过描述月亮被云遮挡的情景,隐喻了某种不祥之兆或预示了政治上的危机。这种将自然现象与时政结合的方式,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时政观。

诗中的“薄蚀灾时有,分杪数岂微”反映了诗人对天文事件对社会影响的深刻认知。他不仅观察到天文现象,而且试图从中解读出更深层次的社会意义。这种对天文事件的深入思考,展示了诗人对时局变化的敏感和对未来的忧虑。

《月蚀·其二》作为一首蕴含丰富政治寓意的文学作品,不仅是诗人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关注时政、善于从自然现象中汲取灵感的典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人对天文与政治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