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濂溪晦庵二先生祠二首 其二

平生慨慕古人深,道味先生更所钦。
长恨无缘趋末席,灵祠一拜俨如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濂溪晦庵二先生祠二首·其二》是吴与弼在明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先贤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未能亲自拜访的遗憾。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吴与弼:字子傅,江西崇仁人,初名梦祥,后更名吴溥之子曰。
  • 生平与贡献:吴与弼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的学问深受孔孟之道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继承了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还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智慧传承。
  1. 诗歌原文
  • 长恨无缘趋末席,灵祠一拜俨如临。小提示:这首诗的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发现错误,请点。
  1. 诗歌赏析
  • 道味先生更所钦:表达了作者对于两位先贤深厚的敬仰之情。
  • 长恨无缘趋末席:反映了作者对于无法亲自拜访这两位先贤的深深遗憾。
  • 灵祠一拜俨如临:描绘了作者在祠堂前虔诚地行礼的场景,体现了他对先贤的尊敬和崇拜。
  1. 文学价值
  • 思想内容:诗中蕴含着作者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认同,以及对于古代圣贤的敬仰之情。
  • 艺术手法: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1. 文化背景
  • 濂溪、晦庵:指的是宋代哲学家朱熹,他的学问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 孔孟微言:指孔子和孟子的教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灵祠”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 语言简练: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谒濂溪晦庵二先生祠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篇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展示了吴与弼本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儒家经典的尊崇和继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