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窟渡拜先曾祖楚江先生墓

青山远入避红尘,遗魄千秋此水滨。
荒陇凄凉重拜日,细从诸老问前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窟渡拜先曾祖楚江先生墓》是一首表达对先祖怀念之情的古诗

这首诗由江西人吴与弼所作,其内容表达了对已故祖先的深切追思和尊敬。诗中“青山远入避红尘,遗魄千秋此水滨”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画面:青山远处隐入尘世之外,遗存的英灵长眠于此潺潺流水之畔。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肃穆、静谧的氛围,使人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

诗中的“荒陇凄凉重拜日,细从诸老问前因”透露出诗人对先祖事迹的好奇和求索。通过询问长辈的经历和往事,展现了一种敬仰与传承的精神。在吴与弼看来,不仅是先祖的遗骨需要被尊重,他们生前的故事和智慧同样珍贵,应当代代相传,为后世子孙所铭记。

《龙窟渡拜先曾祖楚江先生墓》作为吴与弼晚年的作品,反映出他晚年的思想转变。吴与弼在年轻时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并拒绝了科举考试的机会。天顺元年(1457年),因石亨推荐,他被授左谕德职位,但他坚决推辞不就。这表明他对于学问的追求超越了世俗的功名利禄,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专注于学问的精神。

吴与弼的《龙窟渡拜先曾祖楚江先生墓》,不仅在文学价值上独树一帜,更在思想深度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首诗不仅是对已故先人的缅怀,也是对后人的一种启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先辈的敬仰和对知识的渴望永远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