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枕上作 其二

纤私涤尽未为难,要识时中是孔颜。
此个路头何处问,苦心空使鬓毛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中枕上作其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白居易的生平: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出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誉为“元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深受后世读者喜爱。在文学史上,他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1. 诗歌原文

风疾侵凌临老头,血凝筋滞不调柔。
甘从此后支离卧,赖是从前烂漫游。
回思往事纷如梦,转觉馀生杳若浮。
浩气自能充静室,惊飙何必荡虚舟。
腹空先进松花酒,膝冷重装桂布裘。
若问乐天忧病否,乐天知命了无忧。

  1. 主题分析
  • 自然与生命的感悟:诗中的“风疾侵凌临老头”,“血凝筋滞不调柔”,表达了诗人对衰老与疾病的无奈和感慨。然而,通过“甘从此后支离卧,赖是从前烂漫游”,诗人展现出了一种豁达的态度,即使生命受到挑战,也能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这部分内容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态度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 历史与现实的反思:通过对“回思往事纷如梦”,“转觉馀生杳若浮”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这种反思不仅是对个人历史的回顾,也触及了更广泛的社会与历史背景。诗人借此表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
  • 精神世界的追求:“浩气自能充静室”,“惊飙何必荡虚舟”两句,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与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这种追求不仅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提升,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 生活态度的描述:从“腹空先进松花酒”,“膝冷重装桂布裘”可以看出,诗人在病痛之中依然保持着一定的生活情趣和身体状态。这不仅是对疾病的一种应对策略,也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和坚持。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与情感的交融: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小妆楼”、“鹦鹉”、“惊飚”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 形式与内容的和谐:虽然诗的形式属于七言律诗,但在内容上却突破了传统形式的束缚,展现出更为自由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这种和谐是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体现。
  1. 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白居易的《病中枕上作》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医疗状况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揭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社会风气。
  • 促进文化交流:《病中枕上作》作为唐诗的一部分,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 启发现代人的生活观:在现代社会,面对各种疾病和压力,人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学习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坚持自我,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寻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病中枕上作其二》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次对生命、疾病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激励着每一个读者去思考和探索人生的真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