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樟溪王大邦

桑梓连阴三百春,重来谢别访高门。
白头相眷无他属,剩买诗书教子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别樟溪王大邦》是明朝诗人吴与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也在文化传承方面展现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吴与弼:吴与弼是明代江西崇仁人,他的学术成就非常突出。吴与弼十九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科举,其著作《康斋文集》中包含了对生平所得的深刻总结。
  1. 诗歌原文
  • 桑梓连阴三百春:这句描绘了家乡的美好景象,桑树成荫,春天的气息弥漫着整个乡村,表达了深深的乡愁和对家乡的眷恋。
  • 重来谢别访高门:诗人在告别樟溪王大邦时,再次拜访这位高门,以表达深厚的友情和敬意。
  • 白头相眷无他属:表达了与王大邦之间深厚的情谊,他们之间的友情超越了一般的关系,没有其他的追求或期望。
  • 剩买诗书教子孙:诗人购买了诗书,希望通过自己的学问和才能,教育自己的子孙后代。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情感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诗中的意象“桑梓连阴三百春”和“白头相眷无他属”都传达出了一种超越时间的情感连结。
  • 主题思想:尽管诗人并未直接阐述主题,但通过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家乡的深情回忆,间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
  1. 文化传承
  • 文学价值: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留别樟溪王大邦》不仅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 教育意义:这首诗的教育意义在于教导人们珍惜友情、珍视家乡文化,同时也启示读者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将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用于传承和发展文化。

《留别樟溪王大邦》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通过对其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不仅可以感受到诗歌本身的魅力,还可以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深层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