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灵兴山

兴发曾论象帝先,歌来重上碧山巅。
鲸鹏海若何非梦,鸡犬淮南未必仙。
特地风雷空过籁,际天花木殆初筵。
商量万计都无赖,只有斯文一脉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灵兴山》是明代诗人吴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吴宣,字师尼,号野庵,江西崇仁人。他在明代景泰四年举进士,授职左都督府经历,因其弹劾长僚不法而被逮下狱,历经十年始得释。改任中军都督府后升任为镇远知府,却因病早逝。
  2.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吴宣担任镇远知府期间。由于他的政治立场和正直的性格,使他在官场上遭遇了不少挑战。《登灵兴山》可能是他在任职期间,因感怀时事而作,借登灵兴山之景抒发其政治抱负与人生感慨。
  3. 诗歌原文
    兴发曾论象帝先,歌来重上碧山巅。
    鲸鹏海若何非梦,鸡犬淮南未必仙。
    特地风雷空过籁,际天花木殆初筵。
    商量万计都无赖,只有斯文一脉传。
  4. 诗歌鉴赏: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态度。例如,“鲸鹏海若何非梦”一句,用大海和鲲鹏比喻广阔的世界和无限的可能,暗示着超越世俗的理想境界。此外,“只是斯文一脉传”则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强调了文学艺术在历史发展中的价值。
  5. 社会影响:《登灵兴山》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表现,被众多学者所研究和赞赏,成为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面对困境仍坚持原则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登灵兴山》不仅是吴宣个人情感和政治理念的体现,也是明代文学特别是诗歌艺术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明代诗人的才华和思想深度,还能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