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日夜数归期,乾鹊声声晓为谁。
篱菊忽惊银灿烂,畦蔬时接翠葳蕤。
旅次晓立
介绍
《旅次晓立》是明代诗人吴与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作者以及其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吴与弼,明代江西崇仁人,字子傅,号康斋,初名梦祥。十九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科举。天顺元年以石亨荐,授左谕德。他所著《日录》,悉言生平所得,胡居仁、陈献章、娄谅等均为其弟子,学者称其为康斋先生,有《康斋文集》流传于世。
诗词原文:
江湖日夜数归期,乾鹊声声晓为谁。
篱菊忽惊银灿烂,畦蔬时接翠葳蕤。诗意解析:诗的首两句“江湖日夜数归期,乾鹊声声晓为谁”描述了游子的心境和对归途的期盼。江湖象征着旅途中的广阔天地,而昼夜数归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家的渴望,这种渴望在清晨被一声声乾鹊(喜鹊)的叫声唤醒。乾鹊的叫声似乎在问:“你的归期到了吗?”这种设问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期待也暗示了他的孤独感。第三句“篱菊忽惊银灿烂,畦蔬时接翠葳蕤”描绘了田园景象。篱笆上的菊花忽然闪耀着银色的光芒,仿佛秋天的露珠一般晶莹;而畦里的蔬菜随着季节的生长,翠绿茂盛,生机勃发。这一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最后一句“晓寒独立红茶花下”,则是诗人独自站在茶花树下的情景。这里的“晓寒”指的是清晨的寒冷,而“独立”则表明了诗人的孤独和坚持。红茶花下的环境增添了一份清冷和孤寂,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深沉。
文化影响:《旅次晓立》作为吴与弼的作品,不仅是对其个人生活经历的描述,也是其思想感情的流露。吴与弼一生致力于理学研究,他的诗歌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旅次晓立》不仅是吴与弼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明代文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思考的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吴与弼的生活态度、哲学思想和艺术风格,对于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