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东馆头

侵星问道高桥侧,斜日息肩东馆头。
欲卜前程知有在,霁行潦止不须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东馆头》是一首由明·吴与弼创作的古诗。此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高桥侧侵星问道和斜日息肩东馆头的情境,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前途的沉思和对未来的希望。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吴与弼(1389年—1469年),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其作品多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 吴与弼的作品风格独特,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隐喻人生的哲理。
  1. 诗歌原文
    侵星问道高桥侧,斜日息肩东馆头。
    欲卜前程知有在,霁行潦止不须愁。

  2. 诗句解析

  • 侵星问道高桥侧:这句话描述的是诗人在黎明时分来到高架桥旁边询问道路的情况。”侵星”指的是天边逐渐泛白的时刻,而此时天色尚早,故言“问道”。
  • 斜日息肩东馆头:这句则表达了诗人在夕阳西下时靠在东馆头休息的情景。”息肩”意即放下包袱或负担,此处指休息之意,”斜日”描绘出夕阳西下的温馨画面。
  • 欲卜前程知有在: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计划的期待。这里的“卜前程”意味着对未来进行预测或规划,“知有在”则表示这种规划是有依据或可能性存在的。
  • 霁行潦止不须愁: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乐观的心态,即使遇到困难和挑战,也无需过于忧虑。“霁行潦止”形容天气放晴后水流变得平缓不再流动的景象,比喻事情有了转机,不再令人担忧。

吴与弼的《次东馆头》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明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之一。通过阅读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