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品 其五

交嘉朱紫烂盈筐,爱吃何如细品尝。
要识味全须带露,无疑色好似经霜。
破除迁客阴阳火,毂辘词人锦绣肠。
日到朗园吟数过,声名为感齿牙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荔品·其五》是明代诗人吴士玮的作品。这首诗作在文学上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感悟,还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趣味。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交嘉朱紫烂盈筐,爱吃何如细品尝。
    要识味全须带露,无疑色好似经霜。
    破除迁客阴阳火,毂辘词人锦绣肠。
    日到朗园吟数过,声名为感齿牙香。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荔品·其五》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荔枝的美丽与珍贵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交嘉朱紫烂盈筐”形容荔枝颜色鲜艳,品种繁多,如同装满了筐子;“爱吃何如细品尝”则表达了品尝荔枝的愉悦与享受。
  • 寓意深刻: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荔枝的美态,更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传达了人生哲理。如“要识味全须带露”,暗示着只有经过艰难困苦,才有机会领略真正的美好;而“破除迁客阴阳火”,则表示摒弃世俗的纷扰,回归内心的宁静。
  • 艺术特色:此诗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押韵严谨,音韵和谐。诗中的用词精准,意象生动,如“破”“迁客”“词人”等词语,既富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色彩,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1. 文化背景
  • 《荔品·其五》创作于明朝时期,这是一个文化艺术繁荣的时代。当时的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墨客多有以诗赋表达个人情感和思考的作品。吴士玮作为一位文人,他的创作往往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思想感情。
  • 荔枝作为一种珍贵的水果,不仅美味可口,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荔枝常被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诗人通过描写荔枝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荔品·其五》中的“交嘉朱紫烂盈筐”正是对荔枝美丽外表的赞美,而“要识味全须带露”则隐喻了人生中需要经历困难才能领悟到真正美好的道理。
  1. 文学价值
  • 《荔品·其五》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学者的喜爱和推崇,也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哲学思想,成为了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献,对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荔品·其五》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荔枝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