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对月

一钩清照故园心,独倚薰风又一吟。
惆怅麦秋今夜宿,诸生共听玉山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武城对月》并非某位特定的作家所著,而是一部明代吴与弼的作品。以下是对吴与弼及其著作《武城对月》的介绍:

  1. 作者介绍:《武城对月》的作者是吴与弼,字子傅,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学者,出生于江西崇仁。吴与弼十九岁便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曾被授予左谕德的官职,但因故固辞不拜。

  2. 作品原文:在《武城对月》中,吴与弼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他独坐于庭院中的情景,夜幕下的月光洒满庭院,他独自倚靠在薰风之下,吟唱着诗句“一钩清照故园心,独倚薰风又一吟”。诗句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夜晚的宁静感受。同时,诗人也在表达一种文人墨客的孤独与追求精神境界的心情。

  3. 作品赏析:吴与弼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想。诗中的“诸生共听玉山琴”可能暗指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通过琴声和诗意的交流来抒发内心的感慨与思考。此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作品背景:吴与弼的这部作品是在明朝时期创作的,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们普遍追求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同时也注重文学创作的艺术性。吴与弼的诗歌体现了这一时代的特征,即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和时代精神。

《武城对月》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明代文人对于生活、自然和哲学的深刻反思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以及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