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寺

领郡无奇事,看山一杖藜。
群灵趋绀宇,万树折丹梯。
启户云先入,登坛昼亦迷。
何当谢尘鞅,日望海天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台寺》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吴国伦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七台寺》是诗人吴国伦在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及中书舍人后被贬官至江西、皖南,之后得以重新起用并历任福建、广东等地官职的历程中所作。该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介绍如下:

  1. 作品简介:《七台寺》是吴国伦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感慨。
  2. 作者经历:吴国伦,字明卿,号川楼子、南岳山人,湖北省阳新县人。他是一位明代的诗人,曾担任过多个官职,包括中书舍人、兵科给事中等,最终因遭权奸严嵩忌恨而受到打压。
  3. 创作背景:《七台寺》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吴国伦被贬至江西、皖南期间。这一时期,吴国伦经历了许多政治上的波折,他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反映了他在官场失意时的心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艺术特色:《七台寺》以其精炼的文字和深刻的寓意吸引了无数读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群灵趋绀宇,万树折丹梯”,展现了诗人对于天地间生机勃勃的自然之美的赞颂。同时,诗中的一些隐喻和象征,如“何当谢尘鞅,日望海天西”,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理想状态的渴望。
  5. 文化影响:虽然《七台寺》本身并非文学名著,但它作为吴国伦诗歌创作的一部分,对后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不仅展示了吴国伦个人的艺术风格,还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为研究明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七台寺》是吴国伦的一首诗作,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趣味,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