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忠国公令郎君

侨居几欲拜兰阶,多病因循愧夙怀。
翠竹碧梧霄汉迥,五云深处望三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寄忠国公令郎君》是明代诗人吴与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吴与弼,字子傅,初名梦祥,江西崇仁人。十九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科举。天顺元年以石亨荐,授左谕德,固辞不拜。所著《日录》,悉言生平所得。胡居仁、陈献章、娄谅等均其弟子。学者称康斋先生,有《康斋文集》。
  2. 原文:《奉寄忠国公令郎君》:侨居几欲拜兰阶,多病因循愧夙怀。翠竹碧梧霄汉迥,五云深处望三台。
  3. 译文和注释:这首诗的译文为:“我因侨居他乡而多次想拜访您的府邸,但因病未能如愿。”诗中的“侨居”指的是流落海外的境遇。“多病”则表明作者身体不适,无法频繁出行。“翠竹碧梧”形容了环境的清幽,“霄汉”则暗示了高远的境界。最后一句“五云深处望三台”,意指在云端之上,仰望星宿三台(古代星象中的重要星座)。这里的“三台”可能指代某种崇高的地位或目标。
  4.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内心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谦逊态度和高尚情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感。诗中的“侨居”和“多病”等元素,透露出作者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助。然而,他的心中却始终装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整首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
  5. 评析:《奉寄忠国公令郎君》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明代诗歌的经典之作。诗中通过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展示了吴与弼作为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家的独特魅力。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明末时期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
  6. 写作背景:吴与弼创作这首诗时,正值明朝晚期,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当时的官场腐败严重,民生凋敝,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吴与弼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这在当时的文人中是一种罕见的现象。

《奉寄忠国公令郎君》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歌,它不仅是吴与弼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明末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