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南康郡侯

一接沙头金玉相,时从舟子话龚黄。
几时一鼓沧浪棹,细和匡山白鹿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寄南康郡侯》是吴与弼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明朝时期。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1. 作者介绍:吴与弼(生卒年不详),字子敏,明代江西崇仁人,初名梦祥,后更名为吴与弼。他是明代理学家之一,以理学著称,尤精于心学,对明代理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他的诗作也颇具文采,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 诗歌原文及翻译:吴与弼的《奉寄南康郡侯》,全诗为七言律诗格式,具体如下:
    一接沙头金玉相,时从舟子话龚黄。
    几时一鼓沧浪棹,细和匡山白鹿章。
    译文大意为:在靠近沙头的金玉之地相遇,时常与船夫谈论治国之术。何时能够挥动战鼓,像沧浪一样奋勇前行,共同书写匡山白鹿章的壮丽诗篇?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和人生理想的追求。诗中的“金玉相”可能象征着富贵或高位,而“舟子话龚黄”则可能指涉历史典故或贤者风范。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大事和个人志向的思考,以及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望。

  3. 作品赏析:《奉寄南康郡侯》不仅在艺术上具有较高成就,也在文化意义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诗中的“金玉相”和“舟子话龚黄”等意象,富含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在形式上达到了古典诗词的美学要求。其次,这首诗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社会责任和个体价值的追求,展示了他们在动荡时代中寻求个人与国家之间和谐共处的努力。最后,诗中所蕴含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对后代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吴与弼的《奉寄南康郡侯》不仅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明代文人心态和社会状况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推荐